11月22日,中華中醫(yī)藥學會腦病分會主任委員、廣東省中醫(yī)院副院長黃燕在廣州舉行的中醫(yī)藥高峰論壇上強調,中風的病機在于風、火、痰、瘀、虛交互為患,在手術或介入治療前后病機會有所不同,但痰瘀互阻交結、閉阻神明清竅是疾病的本質和關鍵。因此,采用益氣活血、化瘀滌痰等中醫(yī)方法是中風圍手術期的主要治則。
黃燕說, 對缺血中風急性期、出血中風急性期等不同類型患者,應據患者臨床癥狀進行清熱、平肝、熄風、化痰、通腑、祛瘀。同時運用被稱為中醫(yī)“涼開三寶”的安宮牛黃丸、紫雪丹、至寶丹,加快血栓的溶解,減少各種并發(fā)癥。她舉例說,腦血管病手術前出現(xiàn)痰瘀熱毒,阻絡壅竅時,急用安宮牛黃丸,可以清解顱腦之痰熱瘀毒,挽救瀕臨死亡的神經元。
各種手術都會損傷腦髓元氣、精血,易致血管痙攣、栓子脫落等并發(fā)癥。如在術中“祛除瘀血” 的數小時內,加用黃芪、參脈、參附注射液等,可減輕術中出血,增強機體對手術的應激能力。
黃燕在實踐中體會,對中風圍手術期,中醫(yī)藥治療不可執(zhí)一法一方以期解決全部問題,必須以中醫(yī)整體觀念、辨證論治為指導,抓住不同時期主要病機,以個性與共性相結合,從該病術前、術中、術后三方面進行干預。
記者:周穎
來源:中國中醫(yī)藥報